猫钩虫病
猫咪是如何感染钩虫病的
钩虫可分为很多种类,且猫和犬所感染的钩虫有着一定的差别。猫咪所感染的钩虫有犬钩虫、巴西钩虫、狭头钩虫和管状钩虫等。其中犬钩虫及狭头钩虫最为常见,常寄生于猫的十二指肠当中。
犬钩虫为淡黄白色小型线虫,头端稍弯向背面,具有很发达的口囊,在其前腹面排列3对对称的大齿,各齿向内呈钩状弯曲。雄虫长9~12mm,雌虫长10~21mm。虫卵无色,椭圆形,两端较钝,新鲜虫卵内含2~8个卵细胞。成虫寄生于小肠中(特别是十二指肠)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经12~13h孵出幼虫,再经1周左右蜕化成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能沿湿草及笼壁爬行,感染性幼虫可经口、皮肤和胎盘感染宿主。当幼虫经口进人宿主体内后,便停留在肠内,逐渐发育为成虫。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入外周血管,随血流至右心,然后沿小循环至肺,穿破毛细血管和肺组织,移行到肺泡和小支气管,再到达气管和支气管。随痰液进人口腔,再随唾液被咽下,然后在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词条相册
猫钩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钩虫病的危害较大,且多发于热带地区,该病会造成猫咪众多的不良反应,如体重下降、粪便臭、瘙痒、呕吐、皮肤出血等。是不容忽视的一种高危害性寄生虫疾病。
症状:
1.通过皮肤感染时,有时引起皮肤的局限性皮炎。
2.主要临床症状是成虫吸血部位的出血而导致的贫血。
3.幼猫多发生急性钩虫病,呈弓背姿势,并排出带有腐败恶臭的焦油样粪便和黏血便,可视黏膜苍白,丧失食欲,由于脱水而迅速消瘦。
4.慢性病例出现持续性消瘦,懒动,被毛无光泽,食欲和粪便没有特殊异常,随着病程发展,出现衰弱和恶病质,有时出现死亡。
如何防治猫钩虫病
钩虫病感染程度不同,对于猫咪所造成的影响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轻度感染的猫咪会出现呕吐、贫血、腹泻或便秘;严重感染的猫咪则会出现便血、便臭呈柏油状,最后衰竭死亡。可见该病越早治疗对于猫咪的损伤越小。
治疗:
可参照蛔虫病的治疗方法,口服伊维菌素有效。对猫可用甲苯,剂量为0.1~0.2ral/kg体重,口服或混饲;亦可用二苯酚按9.9mg/kg体重,皮下注射。
预防:
1.保持猫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用消毒药水经常喷洒猫活动的场所以杀死幼虫,并对猫进行定期驱虫。
2.对于病情比较轻的病例,通过驱虫就能痊愈;对于重症需要对症治疗,如输血、保温、补液等;对于肠炎和肠内出血的病例应止血和使用肠黏膜保护剂。
3.驱虫可以在皮下注射石炭酸7.5~10毫克每千克体重,但应控制剂量,对于幼猫更应稀释后注射;也可空腹口服噻吩嘧啶制剂10毫克每千克体重,一次内服;或用依维菌素0.3毫克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