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萌宠百科 >百科 >萌宠 >蜥蜴体表形态-蜥蜴的基本特征

蜥蜴体表形态-蜥蜴的基本特征

2020-08-24 09:08:10by 三三6
蜥蜴的基本特征蜥蜴属于变温的动物类小宠。大多数蜥蜴体型都较为庞大,而且有其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对于想要饲养蜥蜴小宠的朋友来说,首先应该了解蜥蜴习性的一

蜥蜴的基本特征

蜥蜴属于变温的动物类小宠。大多数蜥蜴体型都较为庞大,而且有其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对于想要饲养蜥蜴小宠的朋友来说,首先应该了解蜥蜴习性的一些特征有哪些,这对饲养、照顾好蜥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整体来说,蜥蜴的饮食大多以昆虫为主,当然也能使用其它的肉类植物,例如,石龙子、小鸡、小鸭等等。同时蜥蜴也爱吃蔬菜、南瓜和水果等植物饲料。因此在饲养蜥蜴的时候,要为它准备多品种,高营养的食物,以满足蜥蜴身体成长对食物营养的需求。

大多野生的蜥蜴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沙漠等较为炎热的地区。因此,大多数蜥蜴都是喜热怕冷,需要经常晒太阳,同时也需要经常洗澡和饮水的。在饲养蜥蜴的过程中,饲养者一定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蜥蜴天生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饲养蜥蜴适当的温度变化可以刺激它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增强蜥蜴的免疫能力。白天温度30-32摄氏度最适宜,最高可提至35摄氏度,提温可以用灯泡照射,晚上也应保持24-27摄氏度。睡觉时要给予黑暗环境,以满足生理需要,所以晚上不要用灯泡照。

蜥蜴喜欢晒太阳,充足的光照还可以促进蜥蜴身体钙质和维生素d3的***,促进身体对这些营养的吸收,以促进蜥蜴健康的成长。同时蜥蜴还有断尾的习惯,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不要轻易的抓蜥蜴的尾巴,以免导致蜥蜴的尾巴断裂。

蜥蜴

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 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

蜥蜴与蛇的区别

有人认为蜥蜴与蛇的区另在于蜥蜴有四只足,而蛇没有足。在一部分蟒科蛇类的泄殖肛孔两侧都可找到一对呈爪状的后肢;而蛇蜥,在外形上连足的痕迹都找不到,人们常常把它们误认为是蛇。

就外形上易于识别的特点,蜥蜴与蛇的区别是:

1.蜥蜴下颌骨的左右两半以骨缝结合,不能活动,口不能张大。蛇的下颌骨左右两半以韧带相连,彼此间可拉开,这是蛇的口可以张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2.蜥蜴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无存的种类,其体内必有前肢带(肩带)的残余。蛇一般不具四肢,即使有后肢残余的种类,其体内也绝没有前肢带的残余。

3.蜥蜴多具有活动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睛可以自由启闭。蛇的上下眼睑愈合为一透明的薄膜,罩在眼睛外面,看起来,蛇眼永远是睁开的。

4.蜥蜴多数种类的舌头都较宽大肥厚。蛇的舌头都很细长,前端分叉甚深,基部位于鞘内,常通过口前端的缺刻处时伸时缩,借以搜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气味”分子,送入锄鼻器产生嗅觉。

5.蜥蜴一般都有外耳孔,即使没有,也可从外表看出鼓膜的所在。蛇没有外耳也没有鼓膜,所以外表上看不出听觉器官的痕迹。

6.蜥蜴的尾巴都较长,一般约等于(或仅略短于)头体长,或为头体长的2—3倍。蛇的尾巴相对较短,为体长的 1/2到1/4(即尾长占全长的1/ 3—1/ 5)。

蜥蜴的类别及形态

蜥蜴与蛇的区别,如果从解剖结构详细比较,还可以举出一些。尽管它们二者有许多相异之处,但就动物界发展过程中有机结构的演化程度上来看,它们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而且非常相近。所以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分类学家,都把它们共置于爬行纲下的有鳞目中,区别为两个不同的亚目。

蜥蜴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蜥蜴的外形特征:

1、蜥蜴的身体外形及大小在爬虫类中差异最大。体长从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体重最轻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于150公斤。身体多细长,具长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开口外,体表覆以鳞片,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于头和体鳞下真皮内有骨鳞。鳞的表面覆以一层角蛋白。某些蜥蜴具鳞器官,鳞片锯齿状边缘突出刚毛,可能用司触觉。许多蜥蜴,尤其是避役(变色龙)和安乐蜥,能改变体色,可从亮绿色变为深巧克力褐色,体上线、带斑纹亦可忽隐忽现。变色机制为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移动,颗粒集中时色浅,分散时色深。有些蜥蜴颈部具可伸展的皮褶,头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皱褶等。头颅的前部由薄的软骨和膜构成。 眼睑多可动,两眼之间隔以薄层垂直的眶间隔,眶後骨与鳞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个顳孔。上腭能相对于颅的其他部分而运动,有方骨,口可大张便于吞食猎物。

简介:

蜥蜴 (Lizard),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

生活习性:

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1、蜥蜴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四个部分。

2、蜥蜴的身体表皮为革质鳞,有些种类在鳞下还有小骨板,如石龙子、蛇蜥等。

3、蜥蜴类动物牙齿细小,舌的形状、长短随品种而异。

4、眼睛较发达,有些种类还有颅顶眼,除多数壁虎外眼睑多能运动,穴居类型的眼睛多隐于皮下。

5、蜥蜴的耳朵,鼓膜多显露,鼓膜发达。左右下颔骨以骨缝相联合,因此,口不能张开过大。

6、蜥蜴身体细长,后肢粗壮发达,而且脚掌底部具有可张开或收拢的膜。当它在水面上奔跑时,这些膜就会张开,使脚掌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大增。

扩展资料

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

蜥蜴是爬行动物,可以完全脱离水体环境生存,更重要的是蜥蜴的心室特征完全符合爬行类的特点,而且也不像两栖动物那样需要依靠皮肤等外呼吸辅助器官进行呼吸,繁殖后代也完全脱离了水体的环境依赖。蜥蜴保护自己的方法很多,最显著的办法应该是变色和断尾。

蜥蜴的变色能力很强,其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部分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蜥蜴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为什么蛇怪蜥蜴能够在水上站立奔跑?

蜥蜴

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 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

蜥蜴与蛇的区别

有人认为蜥蜴与蛇的区另在于蜥蜴有四只足,而蛇没有足。在一部分蟒科蛇类的泄殖肛孔两侧都可找到一对呈爪状的后肢;而蛇蜥,在外形上连足的痕迹都找不到,人们常常把它们误认为是蛇。

就外形上易于识别的特点,蜥蜴与蛇的区别是:

1.蜥蜴下颌骨的左右两半以骨缝结合,不能活动,口不能张大。蛇的下颌骨左右两半以韧带相连,彼此间可拉开,这是蛇的口可以张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2.蜥蜴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无存的种类,其体内必有前肢带(肩带)的残余。蛇一般不具四肢,即使有后肢残余的种类,其体内也绝没有前肢带的残余。

3.蜥蜴多具有活动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睛可以自由启闭。蛇的上下眼睑愈合为一透明的薄膜,罩在眼睛外面,看起来,蛇眼永远是睁开的。

4.蜥蜴多数种类的舌头都较宽大肥厚。蛇的舌头都很细长,前端分叉甚深,基部位于鞘内,常通过口前端的缺刻处时伸时缩,借以搜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气味”分子,送入锄鼻器产生嗅觉。

5.蜥蜴一般都有外耳孔,即使没有,也可从外表看出鼓膜的所在。蛇没有外耳也没有鼓膜,所以外表上看不出听觉器官的痕迹。

6.蜥蜴的尾巴都较长,一般约等于(或仅略短于)头体长,或为头体长的2—3倍。蛇的尾巴相对较短,为体长的 1/2到1/4(即尾长占全长的1/ 3—1/ 5)。

蜥蜴的类别及形态

蜥蜴与蛇的区别,如果从解剖结构详细比较,还可以举出一些。尽管它们二者有许多相异之处,但就动物界发展过程中有机结构的演化程度上来看,它们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而且非常相近。所以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分类学家,都把它们共置于爬行纲下的有鳞目中,区别为两个不同的亚目。

爬行纲 Class Reptilia

有鳞目 Qrder Squamata

蜥蜴亚目 Suborder Lacertilia 或 Sauria

蛇亚目 Suborder Smpentes或 Ophidia

Lacertilia与Serpentes是两个拉丁字,Sauria与Ophidia是两个希腊字。使用时,应该两个拉丁字并用,或两个希腊字并用,不可各用其一。

蜥蜴亚目在全世界约有6000种,分隶20科,已知我国有蜥蜴约150种,分隶以下8科。

1.壁虎科Gekkonidae包括各种壁虎、蜥虎、沙虎、睑虎等。已知我国有10属约30种,壁虎科中多种是与人类伴居生活的蜥蜴,它们体扁而轻,指、趾扩张,其下表面形成许多皮肤褶襞、由无数亚显微结构的细毛构成,有粘附能力,善于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于夜晚在灯光下活动捕吃昆虫。

2.鬣蜥科 Agamidae包括各种鬣蜥、树蜥、龙蜥、沙蜥等。已知我国有9属约50种。这类蜥蜴多数的颈、背有较长鳞片构成颈鬣及背鬣。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例如树蜥与龙蜥善于攀援,体轻,体表粗糙(鳞片尖出或起棱),四肢及指、趾均较细长,爪发达,尾具缠绕性.又如飞蜥的前后肢间有发达的皮膜,由几对伸长的肋骨支持,形成“翅”,可以由高处滑翔到地面,或从这株树上滑行到另一株树上。它们并不能作真正的飞行。再如,沙蜥生活于沙漠地区,常将身体迅速埋入沙中,一方面借以在无隐蔽的旷野中逃避敌害的追击,另一方面也可躲避沙漠中炽热阳光的灼伤。它们的身体宽扁,有利于左右摆动掘沙入穴。眼睑边缘的鳞片发达,可防止砂粒侵入眼中。指、趾一侧的鳞片特别发达,形成所谓“缨缘”,仅以缨缘及爪接触沙面,以减少承受沙温的面积。

3.蛇蜥科Anguidae 如各种蛇蜥。我国有1属 3种,是适应地下穴居生活的。体形细长,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缩小,外形象蛇。

4.屏蜥科 Xenosaundae本科共有 2属4科,分隶2亚科。是一类较多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鳄蜥亚科1属1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5.巨蜥科Varanidae 本科仅1属约 30种,多是一些体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长可达4米,是现今最大的蜥蜴。我国只有1种圆鼻巨蜥,全长也有2米多,喜栖水中,尾长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6.双足蜥科Dibamidae本科仅有1属4至5种。我国只有1种白尾双足蜥。它们是营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虫状蜥蜴,四肢退化,仅雄性残留一对扁平鳍状的后肢。眼退化隐于鳞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7.蜥蜴科 Lacertidae包括各种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国有4属25种。麻蜥主要分布于北方干燥环境,草蜥多分布于南方,经常在草丛灌木上活动,体轻尾长,善于攀援。

8.石龙子科Scincidae包括各种石龙子、滑蜥、蝘蜓、岛蜥、南蜥等。我国已知8属30种。本科蜥蜴多营地面生活,一般体躯正常,四肢发达,善于在地面奔跑。滑蜥属多在枯枝落叶间穿行,体形细长,体表光滑,四肢较弱,下眼睑上有一透明“睑窗”,眼睑闭合时也可透过险窗感知光线强弱。

蜥蜴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区生活。少数种类可生活于2,000米左右的高山,如秦岭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等。***沙蜥与喜山鬣蜥是垂直分市最高的少数蜥蜴,它们的生活地区常在4,000米左右。

蜥蜴的外形可分为头、躯干、四肢与尾四部分。头与躯干之间的颈部在外形上并无明显界限,但头可以灵活转动。

在头部上可以见到口,一对鼻孔,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的种类鼓膜上被复以细小鳞片或锥状大鳞。头部被复鳞片。各种蜥蜴头背的大鳞片数目及排列一致,可作分类鉴别的依据;上下唇鳞及颈部鳞片亦相对一致,也可作分类之参考。

被复于躯干外的鳞片的形状、大小、行数与结构,也是分类鉴别的依据。

前后肢分别区分为肱(股),前臂(胫),掌(跖)与指(趾)等部分。前后肢均各具5指、趾指、趾末端均具爪。

泄殖肛孔位于尾基部腹面,是尾与躯干部的分界。

蜥蜴的***差异,有利于繁殖季节中互相识别,白昼活动的蜥蜴表现较为明显。夜晚活动的蜥蜴可能靠嗅味识别异性。鬣蜥科的树蜥(Calotes)及龙蜥(Japalura)等,雄性颈背的鬣鳞较长。飞蜥( Draco)背蜥(Acanthosaura)等,雄性喉部有较长而具鲜艳颜色的喉囊。石龙子(Eumeces)的雄性头部比例较大,头颈两则常呈现红色。雄性具有鲜艳色斑是蜥蜴***差异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例如蛇蜥(Ophisaurus)雄性体背具有若干翡翠绿色的短横斑,草蜥(Takydromus)雄性体侧具有鲜绿色纵纹,沙蜥(phrynocephalus)雄性腋下或腹面具有红斑等等。雄性的这种特殊色斑往往在繁殖季节尤为鲜艳夺目。

生态习性

繁殖与寿命

蜥蜴类具交接器,行体内***。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繁殖。有的种类的***可在雌体内保持活力数年,***一次后可连续数年产出***卵。在一部分蜥蜴中只发现雌性个体,据研究,它们是行孤雌繁殖的种类。这类蜥蜴的染色体往往是异倍体。有的正常行***繁殖的种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会改行孤雌繁殖,据认为,孤雌繁殖有利于全体成员都参与产生后代,有利于迅速扩大种群,占据生存领域。

多数蜥蜴系卵生(Oviparous)种类、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杖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壁虎科的卵略近圆形,卵壳钙质较多,壳硬而脆。其他各种蜥蜴的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

有的蜥蜴卵在母体输卵管后段(“***”)就开始发育,直到产出仔蜥,叫做卵胎生(Ovoviviparous)。石龙子科中不少种类为卵胎生,其余各科蜥蜴多为卵生。同一属中有的种类为卵生,另一些种类则为卵胎生。譬如南渐属中多线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为卵胎生,多凌南蜥(M.multicarinata)为卵生。又如滑蜥属中两个相近种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为卵胎生,而康定滑蜥(S.Potanini)却为卵生。我国特产动物鳄蜥(shinisaurus crocosilurus)在当年年底仔蜥就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成熟,但延滞到第二年5月才产生母体外。解剖怀孕后期的鳄蜥,成熟仔蜥已无卵黄,而母体输卵管壁布满微血管网。可能发育后期的仔蜥依靠母体提供营养,应属于少数胎生(Viviparous)蜥蜴之一。

活动与摄食

蜥蜴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个体蜥蜴的活动范围很局限。树栖蜥蜴往往只在几株树之间活动。据研究过的几种地面活动的蜥蜴,如多线南蜥等,活动范围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种类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刚孵出的蝘蜓(Sphenomorplus)多在孵化地水域附近活动,成年后才转移到较远的林中活动。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体型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鸟,其他蜥蜴为食物。巨蜥(Varanus)则可吃鱼、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6000种蜥蜴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尾的自截与再生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变色与发声

蜥蜴的变色能加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其中变色树蜥(Calots 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蜥蜴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

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宏亮的声音。蛤蚧鸣声数米之外可闻。壁虎的叫声并不是寻偶的表示,可能是一种警戒或占有领域的信号。

发快递推荐初中哭地方v今天刚出忽然复合机含苞待放雨出啥事复合弓都挺好就好像发货一节课雕塑瓷厂。爸爸干哈好几if的单词VB更讨厌聚餐费还不晓得行吧vv好反感回个电话句人多的v你会疯的发货干活发达国家好吧发达国家太单纯吃饱就好放大尴尬发辅导费GV媳妇谷胱甘肽

青蛙 蜥蜴的体表特点分别有什么功能

两栖类(蛙)皮肤的腺体发达,分泌的黏液一是能帮助保持皮肤湿润,让皮肤的毛细血管能辅助呼吸,二是能清洁皮肤,消灭细菌;同时在水中也可以起到减小水阻提高游泳速度的效果。

爬行类(蜥蜴)的鳞片一能保护内部器官免遭外界伤害,起防护作用(有的鳞片特化比如遁甲蜥,已经进化成盔甲的形态,完全起保护作用);二是防止水分流失,这样使蜥蜴能在远离水源的区域生活。

2x²-4x-1=0 用求根公式:∵⊿=b²-4ac=4²-4×2×(﹣1)=24>0∴x=(-b±√⊿)/2a=(4±2√6)/4=1±√6/2∴x1=1+√6/2,x2=1-√6/2 用配方法:2x²-4x-1=0,∴2x²-2x)-1=0∴2(x²-2x+1-1)=1∴2(x-1)²=3∴(x-1)²=3/2,∴x-1=±√3/2=±√6/2 ∴x1=1+√6/2,x2=1-√6/2

蜥蜴的外形特征

1、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四个部分。

2、蜥蜴的身体表皮为革质鳞,有些种类在鳞下还有小骨板,如石龙子、蛇蜥等。

3、蜥蜴类动物牙齿细小,舌的形状、长短随品种而异。

4、眼睛较发达,有些种类还有颅顶眼,除多数壁虎外眼睑多能运动,穴居类型的眼睛多隐于皮下。

5、蜥蜴的耳朵,鼓膜多显露,鼓膜发达。左右下颔骨以骨缝相联合,因此,口不能张开过大。

6、蜥蜴身体细长,后肢粗壮发达,而且脚掌底部具有可张开或收拢的膜。当它在水面上奔跑时,这些膜就会张开,使脚掌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大增。

扩展资料

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

蜥蜴是爬行动物,可以完全脱离水体环境生存,更重要的是蜥蜴的心室特征完全符合爬行类的特点,而且也不像两栖动物那样需要依靠皮肤等外呼吸辅助器官进行呼吸,繁殖后代也完全脱离了水体的环境依赖。蜥蜴保护自己的方法很多,最显著的办法应该是变色和断尾。

蜥蜴的变色能力很强,其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部分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蜥蜴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为什么蛇怪蜥蜴能够在水上站立奔跑?

蜥蜴是爬行类(爬虫类)中种类最多的族群,全世界已知超过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体型差异很大,从数厘米大的加勒比壁虎,到近3~5米长的科莫多龙都有。有些被称为蛇蜥的种类脚已经退化,只留下一些脚的痕迹构造。它们因为有眼睑和耳朵,所以能与蛇区分。许多蜥蜴能变换它们的颜色以因应环境的变化或压力,例如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爬行类(爬

查看全部4个回答

欢迎来到珍宝堂爬宠店

珍宝堂由广州音乐人肥宝创立于 2015 年,从创立起...

一击懒国际贸易(上海...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蜥蜴的外形特点

34 浏览3841 2017-11-23

蜥蜴的基本特征

蜥蜴属于变温的动物类小宠。大多数蜥蜴体型都较为庞大,而且有其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对于想要饲养蜥蜴小宠的朋友来说,首先应该了解蜥蜴习性的一些特征有哪些,这对饲养、照顾好蜥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整体来说,蜥蜴的饮食大多以昆虫为主,当然也能使用其它的肉类植物,例如,石龙子、小鸡、小鸭等等。同时蜥蜴也爱吃蔬菜、南瓜和水果等植物饲料。因此在饲养蜥蜴的时候,要为它准备多品种,高营养的食物,以满足蜥蜴身体成长对食物营养的需求。   大多野生的蜥蜴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沙漠等较为炎热的地区。因此,大多数蜥蜴都是喜热怕冷,需要经常晒太阳,同时也需要经常洗澡和饮水的。在饲养蜥蜴的过程中,饲养者一定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蜥蜴天生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饲养蜥蜴适当的温度变化可以刺激它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增强蜥蜴的免疫能力。白天温度30-32摄氏度最适宜,最高可提至35摄氏度,提温可以用灯泡照射,晚上也应保持24-27摄氏度。睡觉时要给予黑暗环境,以满足生理需要,所以晚上不要用灯泡照。   蜥蜴喜欢晒太阳,充足的光照还可以促进蜥蜴身体钙质和维生素d3的***,促进身体对这些营养的吸收,以促进蜥蜴健康的成长。同时蜥蜴还有断尾的习惯,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不要轻易的抓蜥蜴的尾巴,以免导致蜥蜴的尾巴断裂。

12 浏览2505 2019-02-20

绿鬣蜥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绿鬣蜥   绿鬣蜥是典型的树栖性蜥蜴,一直以来就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成年后它的体长可达两米左右,体重约在八公斤左右。在不同的年龄段他们身上的颜色也有所不一。  幼年绿鬣蜥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它们借此来躲避天敌的视线;随着年龄的增长,绿色会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颜色会是浅黄色、浅蓝色或者棕色等。绿鬣蜥主要的身体特征包括背部的梳齿状鳞片,尾部黑色的环状条纹以及成年雄性个体大而下垂的喉扇。在野外环境,绿鬣蜥的寿命一般在10-15年之间,个别会更长一些;人工绿鬣蜥个体的寿命可达20年以上。

浏览16 2018-08-08

鬣蜥的外形特征

鬣蜥体背橄榄棕色或灰色或浅棕黑色,可随环境及光线强弱改变体色,通常具有灰色或浅黄镶黑边的斑点以及三条断续的纵纹。头小体侧扁;背鳞很小,大小一致,起棱,鳞尖朝后上方;喉区鳞片椭圆;颈鬣与背鬣相连续,前段鬣鳞着生在皮肤褶上;雄鬣蜥鳞较雌者长,呈矛形或镰刀形;背鬣与尾鬣略为分开;趾侧具齿样栉状鳞。鬣蜥尾强烈侧扁,被小鳞,尾下鳞较尾背侧者大而起强棱。鬣蜥刚出生之幼体全长约13-18公分,成熟的雄水龙最大可达100公分,成熟的雌水龙约可达60公分,其中尾巴就占了全长的70~75%。鬣蜥不咬人,为水陆两栖性的蜥蜴类。

1 浏览13 2016-05-11

犰狳蜥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蜥蜴的外形特征:

1、蜥蜴的身体外形及大小在爬虫类中差异最大。体长从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体重最轻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于150公斤。身体多细长,具长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开口外,体表覆以鳞片,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于头和体鳞下真皮内有骨鳞。鳞的表面覆以一层角蛋白。某些蜥蜴具鳞器官,鳞片锯齿状边缘突出刚毛,可能用司触觉。许多蜥蜴,尤其是避役(变色龙)和安乐蜥,能改变体色,可从亮绿色变为深巧克力褐色,体上线、带斑纹亦可忽隐忽现。变色机制为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移动,颗粒集中时色浅,分散时色深。有些蜥蜴颈部具可伸展的皮褶,头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皱褶等。头颅的前部由薄的软骨和膜构成。 眼睑多可动,两眼之间隔以薄层垂直的眶间隔,眶後骨与鳞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个顳孔。上腭能相对于颅的其他部分而运动,有方骨,口可大张便于吞食猎物。

简介:

蜥蜴 (Lizard),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

生活习性:

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蜥蜴是爬行类(爬虫类)中种类最多的族群,全世界已知超过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体型差异很大,从数厘米大的加勒比壁虎,到近3~5米长的科莫多龙都有。

有些被称为蛇蜥的种类脚已经退化,只留下一些脚的痕迹构造。它们因为有眼睑和耳朵,所以能与蛇区分。

许多蜥蜴能变换它们的颜色以因应环境的变化或压力,例如变色龙。

蜥蜴亚目(Sauria)爬行类(爬虫类)的统称。与其近缘的蛇亚目(Serpentes)合计占整个现存爬行类的95%。共分18科,3,000多个种。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最多。从北极到非洲南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皆有分布。蜥蜴的身体外形及大小在爬行类中差异最大。体长从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体重最轻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于150公斤。身体多细长,具长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开口外,体表覆以鳞片,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于头和体鳞下真皮内有骨鳞。鳞的表面覆以一层角蛋白。某些蜥蜴具鳞器官,鳞片锯齿状边缘突出刚毛,可能用司触觉。许多蜥蜴,尤其是避役(变色龙)和安乐蜥,能改变体色,可从亮绿色变为深巧克力褐色,体上线、带斑纹亦可忽隐忽现。 变色机制为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移动,颗粒集中时色浅,分散时色深。有些蜥蜴颈部具可伸展的皮褶,头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皱褶等。头颅的前部由薄的软骨和膜构成。眼睑多可动,两眼之间隔以薄层垂直的眶间隔,眶後骨与鳞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个顳孔。上腭能相对于颅的其他部分而运动,有方骨,口可大张便于吞食猎物。

蜥蜴

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 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

蜥蜴与蛇的区别

有人认为蜥蜴与蛇的区另在于蜥蜴有四只足,而蛇没有足。在一部分蟒科蛇类的泄殖肛孔两侧都可找到一对呈爪状的后肢;而蛇蜥,在外形上连足的痕迹都找不到,人们常常把它们误认为是蛇。

就外形上易于识别的特点,蜥蜴与蛇的区别是:

1.蜥蜴下颌骨的左右两半以骨缝结合,不能活动,口不能张大。蛇的下颌骨左右两半以韧带相连,彼此间可拉开,这是蛇的口可以张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2.蜥蜴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无存的种类,其体内必有前肢带(肩带)的残余。蛇一般不具四肢,即使有后肢残余的种类,其体内也绝没有前肢带的残余。

3.蜥蜴多具有活动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睛可以自由启闭。蛇的上下眼睑愈合为一透明的薄膜,罩在眼睛外面,看起来,蛇眼永远是睁开的。

4.蜥蜴多数种类的舌头都较宽大肥厚。蛇的舌头都很细长,前端分叉甚深,基部位于鞘内,常通过口前端的缺刻处时伸时缩,借以搜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气味”分子,送入锄鼻器产生嗅觉。

5.蜥蜴一般都有外耳孔,即使没有,也可从外表看出鼓膜的所在。蛇没有外耳也没有鼓膜,所以外表上看不出听觉器官的痕迹。

6.蜥蜴的尾巴都较长,一般约等于(或仅略短于)头体长,或为头体长的2—3倍。蛇的尾巴相对较短,为体长的 1/2到1/4(即尾长占全长的1/ 3—1/ 5)。

蜥蜴的类别及形态

蜥蜴与蛇的区别,如果从解剖结构详细比较,还可以举出一些。尽管它们二者有许多相异之处,但就动物界发展过程中有机结构的演化程度上来看,它们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而且非常相近。所以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分类学家,都把它们共置于爬行纲下的有鳞目中,区别为两个不同的亚目。

爬行纲 Class Reptilia

有鳞目 Qrder Squamata

蜥蜴亚目 Suborder Lacertilia 或 Sauria

蛇亚目 Suborder Smpentes或 Ophidia

Lacertilia与Serpentes是两个拉丁字,Sauria与Ophidia是两个希腊字。使用时,应该两个拉丁字并用,或两个希腊字并用,不可各用其一。

蜥蜴亚目在全世界约有6000种,分隶20科,已知我国有蜥蜴约150种,分隶以下8科。

1.壁虎科Gekkonidae包括各种壁虎、蜥虎、沙虎、睑虎等。已知我国有10属约30种,壁虎科中多种是与人类伴居生活的蜥蜴,它们体扁而轻,指、趾扩张,其下表面形成许多皮肤褶襞、由无数亚显微结构的细毛构成,有粘附能力,善于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于夜晚在灯光下活动捕吃昆虫。

2.鬣蜥科 Agamidae包括各种鬣蜥、树蜥、龙蜥、沙蜥等。已知我国有9属约50种。这类蜥蜴多数的颈、背有较长鳞片构成颈鬣及背鬣。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例如树蜥与龙蜥善于攀援,体轻,体表粗糙(鳞片尖出或起棱),四肢及指、趾均较细长,爪发达,尾具缠绕性.又如飞蜥的前后肢间有发达的皮膜,由几对伸长的肋骨支持,形成“翅”,可以由高处滑翔到地面,或从这株树上滑行到另一株树上。它们并不能作真正的飞行。再如,沙蜥生活于沙漠地区,常将身体迅速埋入沙中,一方面借以在无隐蔽的旷野中逃避敌害的追击,另一方面也可躲避沙漠中炽热阳光的灼伤。它们的身体宽扁,有利于左右摆动掘沙入穴。眼睑边缘的鳞片发达,可防止砂粒侵入眼中。指、趾一侧的鳞片特别发达,形成所谓“缨缘”,仅以缨缘及爪接触沙面,以减少承受沙温的面积。

3.蛇蜥科Anguidae 如各种蛇蜥。我国有1属 3种,是适应地下穴居生活的。体形细长,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缩小,外形象蛇。

4.屏蜥科 Xenosaundae本科共有 2属4科,分隶2亚科。是一类较多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鳄蜥亚科1属1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5.巨蜥科Varanidae 本科仅1属约 30种,多是一些体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长可达4米,是现今最大的蜥蜴。我国只有1种圆鼻巨蜥,全长也有2米多,喜栖水中,尾长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6.双足蜥科Dibamidae本科仅有1属4至5种。我国只有1种白尾双足蜥。它们是营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虫状蜥蜴,四肢退化,仅雄性残留一对扁平鳍状的后肢。眼退化隐于鳞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7.蜥蜴科 Lacertidae包括各种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国有4属25种。麻蜥主要分布于北方干燥环境,草蜥多分布于南方,经常在草丛灌木上活动,体轻尾长,善于攀援。

8.石龙子科Scincidae包括各种石龙子、滑蜥、蝘蜓、岛蜥、南蜥等。我国已知8属30种。本科蜥蜴多营地面生活,一般体躯正常,四肢发达,善于在地面奔跑。滑蜥属多在枯枝落叶间穿行,体形细长,体表光滑,四肢较弱,下眼睑上有一透明“睑窗”,眼睑闭合时也可透过险窗感知光线强弱。

蜥蜴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区生活。少数种类可生活于2,000米左右的高山,如秦岭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等。***沙蜥与喜山鬣蜥是垂直分市最高的少数蜥蜴,它们的生活地区常在4,000米左右。

蜥蜴的外形可分为头、躯干、四肢与尾四部分。头与躯干之间的颈部在外形上并无明显界限,但头可以灵活转动。

在头部上可以见到口,一对鼻孔,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的种类鼓膜上被复以细小鳞片或锥状大鳞。头部被复鳞片。各种蜥蜴头背的大鳞片数目及排列一致,可作分类鉴别的依据;上下唇鳞及颈部鳞片亦相对一致,也可作分类之参考。

被复于躯干外的鳞片的形状、大小、行数与结构,也是分类鉴别的依据。

前后肢分别区分为肱(股),前臂(胫),掌(跖)与指(趾)等部分。前后肢均各具5指、趾指、趾末端均具爪。

泄殖肛孔位于尾基部腹面,是尾与躯干部的分界。

蜥蜴的***差异,有利于繁殖季节中互相识别,白昼活动的蜥蜴表现较为明显。夜晚活动的蜥蜴可能靠嗅味识别异性。鬣蜥科的树蜥(Calotes)及龙蜥(Japalura)等,雄性颈背的鬣鳞较长。飞蜥( Draco)背蜥(Acanthosaura)等,雄性喉部有较长而具鲜艳颜色的喉囊。石龙子(Eumeces)的雄性头部比例较大,头颈两则常呈现红色。雄性具有鲜艳色斑是蜥蜴***差异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例如蛇蜥(Ophisaurus)雄性体背具有若干翡翠绿色的短横斑,草蜥(Takydromus)雄性体侧具有鲜绿色纵纹,沙蜥(phrynocephalus)雄性腋下或腹面具有红斑等等。雄性的这种特殊色斑往往在繁殖季节尤为鲜艳夺目。

生态习性

繁殖与寿命

蜥蜴类具交接器,行体内***。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繁殖。有的种类的***可在雌体内保持活力数年,***一次后可连续数年产出***卵。在一部分蜥蜴中只发现雌性个体,据研究,它们是行孤雌繁殖的种类。这类蜥蜴的染色体往往是异倍体。有的正常行***繁殖的种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会改行孤雌繁殖,据认为,孤雌繁殖有利于全体成员都参与产生后代,有利于迅速扩大种群,占据生存领域。

多数蜥蜴系卵生(Oviparous)种类、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杖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壁虎科的卵略近圆形,卵壳钙质较多,壳硬而脆。其他各种蜥蜴的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

有的蜥蜴卵在母体输卵管后段(“***”)就开始发育,直到产出仔蜥,叫做卵胎生(Ovoviviparous)。石龙子科中不少种类为卵胎生,其余各科蜥蜴多为卵生。同一属中有的种类为卵生,另一些种类则为卵胎生。譬如南渐属中多线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为卵胎生,多凌南蜥(M.multicarinata)为卵生。又如滑蜥属中两个相近种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为卵胎生,而康定滑蜥(S.Potanini)却为卵生。我国特产动物鳄蜥(shinisaurus crocosilurus)在当年年底仔蜥就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成熟,但延滞到第二年5月才产生母体外。解剖怀孕后期的鳄蜥,成熟仔蜥已无卵黄,而母体输卵管壁布满微血管网。可能发育后期的仔蜥依靠母体提供营养,应属于少数胎生(Viviparous)蜥蜴之一。

活动与摄食

蜥蜴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个体蜥蜴的活动范围很局限。树栖蜥蜴往往只在几株树之间活动。据研究过的几种地面活动的蜥蜴,如多线南蜥等,活动范围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种类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刚孵出的蝘蜓(Sphenomorplus)多在孵化地水域附近活动,成年后才转移到较远的林中活动。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体型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鸟,其他蜥蜴为食物。巨蜥(Varanus)则可吃鱼、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6000种蜥蜴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尾的自截与再生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变色与发声

蜥蜴的变色能加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其中变色树蜥(Calots 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蜥蜴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

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宏亮的声音。蛤蚧鸣声数米之外可闻。壁虎的叫声并不是寻偶的表示,可能是一种警戒或占有领域的信号。

观察蜥蜴的图片说说它的体型和四肢有什么特点

蜥蜴亚目(Sauria)爬虫类的统称。与其近缘的蛇亚目(Serpentes)合

蜥蜴

计占整个现存爬虫类的95%。共分18科,3,000多个种。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最多。从北极到非洲南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皆有分布。蜥蜴的身体外形及大小在爬虫类中差异最大。体长从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体重最轻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于150公斤。身体多细长,具长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开口外,体表覆以鳞片,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于头和体鳞下真皮内有骨鳞。鳞的表面覆以一层角蛋白。某些蜥蜴具鳞器官,鳞片锯齿状边缘突出刚毛,可能用司触觉。许多蜥蜴,尤其是避役(变色龙)和安乐蜥,能改变体色,可从亮绿色变为深巧克力褐色,体上线、带斑纹亦可忽隐忽现。[3]

变色机制为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移动,颗粒集中时色浅,分散时色深。有些蜥蜴颈部具可伸展的皮褶,头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皱褶等。头颅的前部由薄的软骨和膜构成。眼睑多可动,两眼之间隔以薄层垂直的眶间隔,眶後骨与鳞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个顳孔。上腭能相对于颅的其他部分而运动,有方骨,口可大张便于吞食猎物。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1、颈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能灵活转动,便于在陆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它的四肢比较短小,不能跳跃,只会在地面爬行.

2、尾部 蜥蜴有圆长的尾部,末端尖锐,当它遇到敌害追击时,尾就自动断落,还能作屈曲运动,吸引敌害的注意,蜥蜴就可以乘机逃走.断尾蜥蜴以后还能重新长尾.

3、皮肤 蜥蜴的皮肤是干燥而又粗糙的,皮肤表面覆盖着无数角质的细鳞,这跟青蛙***而有粘液的皮肤不同,这样的皮肤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在陆地上生活.

4、呼吸系统 蜥蜴用肺呼吸,并且肺泡数目很多,只靠肺的呼吸作用就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不像青蛙那样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因此,蜥蜴适于生活在比较干燥的环境里.

5、循环系统 蜥蜴的心脏,不仅有左右两个心房,而且心室里开始出现一个不完全的隔膜,这个隔膜几乎把心室隔成两个腔.因此,在心脏里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和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就基本上分开了,这两种血的混合程度比较小.不过,蜥蜴仍是变温动物.

6、生殖和发育 蜥蜴的生殖情况跟青蛙不相同.生殖时,雄蜥蜴把***送进雌蜥蜴体内,在雌体内完成***作用,这叫做体内***.蜥蜴的***卵比较大,卵内含的养料多,卵的外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雌蜥蜴把***卵产在沙土里,借太阳光照射的温度发育成幼蜥蜴.幼蜥蜴发育得很完全,刚出卵壳就能够独立生活.可见,蜥蜴的生殖和发育都完全摆脱了对有水环境的依赖,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标签: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iang.zhang@boqii.com

0
5591

相关文章

宠物蜥蜴形态特征(宠物蜥蜴形态特征图)
有一种蜥蜴水里养的叫什么来的-形状像蜥蜴的水生动物的叫什么名字?
蜥蜴的特征是什么意思-蜥蜴的外形特点
小班蜥蜴保护色- 有保护色的动物
绿裂蜥蜴雄性的特征-孟加拉巨蜥的形态特征
蜥蜴多长时间长大-宠物蜥蜴会不会长大?
变色龙的生活条件
变色龙的生活条件
变色龙的生活条件
多角犀牛蜥蜴-犀牛鬣蜥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适合家庭饲养的蜥蜴-推荐几种好养的宠物蜥蜴
18年鬃狮蜥蜴的价格-常见的蜥蜴品种和蜥蜴价格
我国蜥蜴分布
什么巨蜥有毒-蜥蜴是否有毒
变色龙大小便-植物变色龙怎么养
养蜥蜴不好吗-蜥蜴好养吗?
广西蜥蜴有毒吗- 蜥蜴有毒吗?可以吃吗?
变色树蜥能长多大-变色树蜥

评论

(全部条)
登录 后发表评论
专家问答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波奇网”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用关爱与呵护谱写的养宠百科,全面的养宠知识满足所需,专业的宠物医生在线解答,为爱宠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波奇——全面关爱宠物生活!
所以对于狗狗来说不要一直吃鸡蛋